說到籃球運動,每個球員一定經歷過腳踝扭傷的夢魘,無論大扭或小扭,都讓人非常難熬,即使回到籃球場上,也可能因為本體感覺喪失、動作控制不良、活動角度不足等等因素,造成習慣性扭傷,甚至導致其他傷害產生。有研究指出,腳踝扭傷與腳踝背屈角度不足有關,原因包括疤痕組織產生、距下關節滑動不良、小腿過度緊繃;負重下的背屈角度小於20°至30°會影響正常步態,造成代償,進而改變整個動力鏈。

今天要來帶大家看的這篇文獻,探討筋膜手法和筋膜刀對於腳踝背屈角度(DF)有何改變。

此研究招募44位站姿與跪姿時的背屈角度小於30°的受試者(測量動作如圖一、二),分為對照組、壓縮性肌筋膜鬆弛組(CMR)與Graston Technique(GT)。CMR為實驗者手以45°度角接觸到受試者的小腿後側筋膜,壓力從遠端向近端,GT同樣處理受試者的小腿後側筋膜。結果顯示:CMR與GT皆增加站姿和跪姿下DF的角度。(圖三、四)

[圖一]

[圖二]

 

[圖三、站姿下的背屈變化。A,對照組。B,CMR組。C,GT組]

 

 

[圖四、跪姿下的背屈變化。A,對照組。B,CMR組。C,GT組]

 

筋膜的滑動性、延展性與彈性可透過徒手的筋膜鬆弛技術達到改善,減輕疼痛及幫助力量的傳遞,由此可知也可增加關節活動度,而利用筋膜刀來代替雙手,可以減緩施測者疲勞且減少施測者的變異性(如手的大小、執行的壓力……),因此在處理筋膜上有更多的選擇。腳踝活動度對於下肢的穩定性十分重要,該如何擁有良好的活動與動作控制,筋膜訓練絕對少不了。

 

註:J. Stanek, T. Sullivan,and S.Davis(2018)Comparison of Compressive Myofascial Release and the Graston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Ankle-Dorsiflexion Range of Motion.J Athl Train. 53(2): 16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