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萬年前阿基里斯肌腱就已經開始發展,它能使人類在奔跑時的速度增加一倍。
但是,如果肌腱如此重要,那麼為什麼卻容易受傷?特別是對於那些喜歡運動的人呢?
在早期從猿類以草食性食物發展為早期人類(開始尋找更遠的食物)導致運動方面對於雙足動物非常重要。
與猿類相比,人類的腳趾數減少,蹠骨平行,縱向足弓吸收能量並減輕了重量。
阿基里斯腱是人體中最強的肌腱,具有節能機制,可以使人類執行快速的運動,例如跳躍和奔跑等等⋯,此外,在步態中還具有彈簧和緩衝作用。
許多研究表示運動員比活動量少的人具有更強更厚的阿基里斯腱。
但是僅僅只有跟腱也不能促進雙足運動,下肢整個解剖結構也在不斷發展。與非兩足動物相比,參與雙足運動的所有骨骼和肌肉–股骨、脛骨、脊椎骨和骨盆均不相同。

Charles Darwin的“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書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議,在發現DNA之前,他提出了人類具有靈長類動物祖先的概念。從那以後,關於人與猿之間演化關係已經被肌紅蛋白和血紅素分子的基本化學序列的相關性所證實。
人們認為從猿類進化為人類的其中一個特徵是:雙足運動。

阿基里斯腱的缺點除了病理病因很複雜之外,跟腱斷裂的原因認為是由於像在運動中使肌腱過度負荷而引起的,且其血管不均勻和修復系統不完整,對於運動員而言,只要跟腱損傷就可能會改變職業生涯。
然而,跟腱損傷是繼旋轉肌袖和膝關節肌腱損傷之後的第三大最常見的肌腱斷裂,其中75-85%與跟腱斷裂相關。

也有研究顯示出遺傳與跟腱損傷具有相關性,有些人容易使跟腱損傷,可能是由於人類進化速度緩慢,未來可以使用基因改造研究來減少肌腱對於運動員的影響。

Emerson等人利用超音波檢查,在進行的六項測量中,有五項在體操員中跟腱的厚度明顯高於對照組。
Ying等人比較了經常運動的受試者(每周至少三天進行兩次為期兩小時的訓練)的跟腱的厚度和橫截面積,以及不常運動的受試者,結果發現,運動組的跟腱明顯較厚,橫截面積明顯高於對照組。

在小腿後側的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和蹠肌,都是強大的屈肌,與阿基里斯腱也有相關性!
腓腸肌是一個強大的肌肉,可以在跑步,步行和跳躍等提供推進力。
比目魚肌是重要的姿勢性肌肉,其中含有較高比例的慢纖維。
蹠肌有一條長而細小的肌腱,在行走和跑步過程中被拉伸得像一根彈性帶。
阿基里斯腱的優點是有重要的彈性能量儲存。肌腱可以以這種方式儲存百分之九十的能量,健康的肌腱95%由膠原I纖維組成。膠原蛋白III是斷裂後肌腱癒合中的主要膠原蛋白,但是它們不具有膠原蛋白I的拉伸強度。因此,在修復過程中膠原蛋白III比膠原蛋白I多,這表示跟腱的病理學與不完整的修復過程。

跟腱的另一個缺點是在沒有醫療介入情況下,自癒的能力較弱,但即使醫學進步也並不總是完全有效。
若是利用腳踝的固定來使肌腱癒合,可能導致膠原蛋白變性、組織紊亂、沾黏和感覺異常,而使肌腱逐漸僵硬。
外科手術治療跟腱斷裂為試圖恢復肌腱的原始靜止張力,若靜止張力未恢復,則肌腱單元的力與張力關係將受到干擾,降低小腿三頭肌的功能強度。

總而言之,阿基里斯腱在步態中有著彈簧和緩衝作用,也提供了節能機制以及是人體中最強的肌腱。
應該持續集中精力進行研究,以幫助應對複雜的病理情況並提高治療效率。
希望在未來醫學知識能夠發展到足以克服跟腱斷裂的缺陷,以幫助更多人恢復健康,進而減少運動傷害的機會!

註:S.Malvankara, W.S.Khanb.Evolution of the Achilles tendon: The athlete’s Achilles heel? The Foot 21 (2011) 193–197

圖片源自:Web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