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肌群撕裂是中風後影響患者常見因素,其發生率9%-40%,也是造成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原因,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恢復過程,治療方式涵蓋物理治療到手術治療,通常保守治療包含NSAIDs、注射類固醇、運動治療與電療,例如雷射及超音波,而此研究就是描述了筋膜技術對中風後患者肩轉肌袖撕裂的影響。

筋膜技術已顯示可以有效治療肌肉骨骼疾病,例如肩疼痛症候群,髕骨肌腱病變,創傷後慢、急性頸部疼痛,慢性腳踝不穩,TMJ疾病、腕隧道症候群、慢性下背痛和術後髖關節置換等。

Luomala et al. (2014) 已證明經治療小腿後,筋膜僵硬程度已透過elastosonography analysis明顯降低。

Stecco et al. (2014) 描述在頸部區域的深層筋膜之間的結締組織厚度減小。Stecco (2007年)et al. 顯示出肩關節中有複雜的肌筋膜附著,而描述了這種特定關節的複雜協調性。

這些作者解釋,在手臂各種活動過程中,這些擴張伸展了臂筋膜的部分,並可能活化筋膜本體感覺接受器。

這個新的解剖學概念確立了筋膜聯合力學的另一功能。Cowman et al. (2015) 表明筋膜僵硬度增加是透過透明質酸(HA)(玻尿酸)分子的濃度和/或大小增加。

由於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HA)的黏性增加,深筋膜與肌肉的黏性增加,而導致阻礙了運動過程中筋膜的正常滑動,從而抑制了正常的本體感覺和肌肉功能。

這種疾病也可能導致遠端關節的機械性限制以及痛覺有關的機械接受器過度刺激。

此研究評估一名69歲女性中風患者,有兩年的缺血性腦中風病史且左肩疼痛,疼痛描述為感覺異常的持續燒灼感,嚴重到足以影響睡眠,超音波檢查發現肩旋轉肌袖遠端結構的肌腱全層撕裂。經過理學檢查後患者主動屈曲動作角度(110/180),左手肩外展(95/180)的動作限制,如圖1a和b所示。內轉與外轉動作也受到限制。在所有肩膀動作中也觀察到Crepitus (撚髮音)。

使用VAS量表評估感覺到的疼痛為10/10分,Constant Murley量表在治療前分數為40/100(此量表涵蓋四種參數定義了疼痛程度及患者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分數越高,功能品質越好),動作範圍用量角器評估,而肌力透過不同重量的阻力評估。

患者接受此技術的單次治療45分鐘,此技術包含Luigi Stecco及Stecco 2009年命名為Centre of Coordination(CC)和Centre of Fusion (CF) 特定點的深層摩擦,位於協同肌群的肌筋膜延展的向量力所在的位置。

這些點是透過特定的評估而選擇的,評估過程包含對功能性動作的臨床檢查及觸診驗證,透過深層摩擦按摩導致局部溫度升高,從而逆轉HA鏈與鏈之間互相作用的聚合(Stecco et al。2013)。

[圖1]

進行治療後,患者敘述了主動肩膀屈曲、外展、外轉與內轉均獲得了改善(圖1c和d),肩膀功能和疼痛改善是由於恢復了正確的筋膜黏彈性後肩關節的關節運動學改善,而在VAS量表上,患者自覺疼痛以下降為4分,Constant scale 為81/100,在三週的追蹤中,觀察到良好的動作範圍及在VAS及在Constant評分都有很好的維持(表格1).

[表格1]

前面有提到肩關節問題在中風患者中是很常見的,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有肩膀疼痛問題,降低了生活品質也會影響恢復過程及治療效果,而正常的深層筋膜滑動可以使筋膜延展度正常化,這是肩部力學重要機制,可以證明ROM的增加與降低疼痛,因此可以選擇筋膜技術為改善中風患者旋轉肌袖撕裂引起肩膀疼痛的治療方法之一。

筋膜技術也被證實在與中風患者無關的其他肩膀病例中獲得有效的治療。

註:Marco Pintucci,Marcel Simis et.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tear using Fascial Manipulation® in a stroke patient.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 21 (2017).